果農正在采摘砂糖橘。莫斌 攝
果農正將采摘下來的砂糖橘運送到路邊。莫斌 攝
眼下正是砂糖橘成熟的季節,在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大發瑤族鄉的塘沖村砂糖橘種植基地,漫山遍野黃燦燦的砂糖桔綴滿枝頭,果樹下人頭攢動,果農忙著剪果收果。
果農盧承斌介紹說,他現在種有砂糖橘20多畝,產量近6萬公斤,收入可達15萬元左右。在收果期間,每天也會請50多個群眾到這里務工,帶動了附近的瑤族同胞們就業增收。該鄉群山環繞,污染少,素有“天然氧吧”之稱,由于獨特的自然條件,使得該鄉出產的砂糖橘清甜可口,深獲廣大客商與消費者的認可。
山上的果農忙著剪果,在公路邊的收果點則是忙著收購裝車,一片繁忙豐收景象。“我們已經來這里收了20多年的果子,現在每天都收購5-6萬斤左右,主要是銷往山西、陜西一帶。”正忙著收果的客商說道。
大發瑤族鄉的砂糖橘產地。莫斌 攝
采摘下來的砂糖橘正在裝車。莫斌 攝
近年來,該鄉充分發揮地理優勢,依據鄉村振興政策,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拓寬物流渠道,積極修建通村路、產業路,通過“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為參與種植的農戶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指導,確保農戶的砂糖橘能夠“種得好、產得多、賣得快”。
據了解,目前該鄉種植砂糖橘面積近7500多畝,產量2200多萬公斤,年收入預計可達6200多萬元。同時,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多平臺銷售,該鄉的砂糖橘已經銷往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