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經省級推薦、形式審查、專家推選等程序,共有75個農業品牌納入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此次納入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的75個品牌,共分為七大類——糧食類、果品類、蔬菜類、茶葉類、畜禽類、水產類和其他品類,來自27個?。ㄗ灾螀^、直轄市),其中山東省有8個品牌入選。
品牌精品如何煉成?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農業品牌頂層文件接連發布。2022年6月10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通知,組織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2-2025年)》;7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多部門發布《關于新時代推進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第二部分“培育產業和區域品牌”中的第一條便是“打造提升農業品牌”;9月19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其中包含專項實施方案《農業品牌打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
關于提升農業品牌打造力度的重磅文件接連發布,既是指南針,也是及時雨,將帶領中國品牌農業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尤其是此次發布的《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2-2025年)》(下稱《計劃》),更是為各地區域品牌的建設指出了具體的方向。
《計劃》將如何助力品牌騰飛?總體來說就是“四個堅持”和“四個舉措”。
四個堅持:一是堅持抓主抓重,提質提效。這一原則闡明了我國農業品牌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即以“保數量、保質量、保多樣”為主線,以滿足市場需求、壯大產業規模為重點,不斷提高農產品供給的質量和效率。這是從全局上對農業品牌建設的總體要求。具體到品牌自身的發展路徑上,《計劃》為農業品牌指出了三條發展道路:提高生產效率,為保數量作出更大貢獻;提升產品品質,不斷提高優質農產品的供給水平;發展特色種養殖,努力拓展農產品的多樣化供給、開辟新的產業增長點。不管走哪條路,農業品牌都要把“樹立大食物觀”作為品牌發展的基本的要求。
二是堅持重點培育,引領發展。對于此次入選的農業品牌而言,這無疑是重大的利好消息,因為能夠入選《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2—2025年)》,便意味著這些農業品牌成為了“重點培育”對象,未來能夠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和技術支持。當然,入選《計劃》并不意味著可以“坐享其成”,品牌還需要利用自身影響力,在地區內、行業中形成帶動作用,以點帶面,共同進步。
三是堅持消費促進,創新推動。四是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這兩點為農業品牌樹立了兩個重要的評價標準——市場表現和創新表現。一個農業品牌發展得好不好,要么是用市場說話、讓銷量說話,要么就看這個品牌是否創造出了新的業態、開辟了新的消費領域、打造出了新的營銷模式。在品牌創建的過程中,政府擔任的是“大環境”的維護者,為品牌提供引導、規范、服務和保護。
至于政府部門怎樣為農業品牌提供引導、規范、服務和保護,《計劃》中提出的 “四個舉措”給出了具體的答案。
第一個舉措是“夯實品牌培育基礎”。
為夯實品牌培育基礎,政府部門未來會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首先,引導品牌持續提高供給質量。具體的措施包括:加快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結合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建設,打造精品區域公用品牌;加快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支持脫貧地區實施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打造知名特色農產品品牌;全面提升品牌農產品品種創新能力、精深加工能力和流通供應能力。
其次,培育壯大品牌主體,并明確指出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建產品和服務品牌,鼓勵農墾系統培育壯大中國農墾品牌。
最后,加快品牌標準制定?!队媱潯分兄赋?,除了政府部門要盡快推動農業品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研究制定,建立完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評價標準和管理規范之外,也鼓勵社會團體和行業組織制定團體標準,支持企業制定“具有創新性、先進性和國際性” 的相關企業標準。
第二個舉措是提升品牌營銷能力。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是農業品牌營銷的主要模式,《計劃》中指出,未來政府將會為企業搭建四種類型的營銷平臺:一是場景營銷平臺,包括品牌消費體驗館、新品發布中心、創意設計坊、電商直播基地、產地品牌創新工場等;二是展會營銷平臺,包括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同時也會積極推動國內農業品牌走向國際展銷平臺;三是媒體營銷平臺,包括主流媒體以及網絡媒體,海外媒體,用專題報道、話題互動、視頻、直播等形式為農業品牌鼓呼;四是文化營銷平臺,包括推進農業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紅色文化、飲食文化、節慶文化、鄉風民俗等元素融入農業品牌,鼓勵建設品牌博物館、品牌檔案館。
第三個舉措是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未來,政府將從三個方面提高管理服務水平:首先是健全支撐服務體系;其次是加大出口服務指導;最后是推動數字化建設。
第四個舉措是營造品牌消費環境。
《計劃》指出,為了營造更好的品牌消費環境,將從“提信心、闊消費、大聯動”三個方面著手,總的來說,就是要通過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對農業品牌的認可度、美譽度。
“四個堅持”和“四個舉措”,前者為打造精品品牌提供了總體思路,后者對各級政府部門以及相關企業提出了具體要求和任務目標,并指出了實現路徑,在《計劃》指引下,75個入選《計劃》的農業品牌必將朝著“精品之路”大踏步前進。
地區需要品牌做龍頭
行業需要精品為引領
首批75個入圍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的名單公布后,引起了各地區、各行業的廣泛關注?!队媱潯分阅軌虍a生如此巨大的影響,是因為精品品牌的遴選和創建,對于地區而言是多了幾個帶動農業產業發展的龍頭,對于行業而言是擁有了幾個引領行業發展的骨干。
重慶市有三個農業品牌納入《計劃》,分別是奉節臍橙、榮昌豬和涪陵榨菜。這些農業品牌對于當地人而言,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奉節臍橙是奉節縣人的“致富果”,也是重慶優勢脫貧主導產業之一,其品牌價值達182.8億元,位列全國臍橙類第一。目前,奉節縣種植臍橙年收入達10萬元的果農超過2000戶以上。
榮昌豬是重慶回鍋肉超凡脫俗的秘密,更是中國三大優良豬種之一。榮昌豬已被納入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名單和國家級資源保護名錄,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等榮譽。2021年,榮昌豬品牌價值達36.81億元,以生豬為主的畜牧產業集群規模更是達到200億元。
涪陵榨菜是享譽全國的“國民下飯菜”。2022年,涪陵區青菜頭收砍面積72.95萬畝,總產量162.6萬噸,榨菜產業總產值達130余億元,涪陵榨菜品牌價值達147.32億元,其中100余個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市場,并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不難發現,重慶入選的三個農業品牌,有一些共同的特點:產業規模較大,在提高農民收入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品牌知名度較高,與當地的民俗文化聯系非常緊密,具有獨特的品質。
縱觀此次入選的75個農業品牌, 都具備上述五個特點中的一點或幾點,例如山東的煙臺蘋果是產業規模大的代表,截至2022年,煙臺蘋果種植面積280萬畝,標準化基地190萬畝,年產量606萬噸,占全山東省蘋果產量的60%,品牌價值高達150.34億元,連續13年蟬聯中國果業第一品牌。
河北的萬全鮮食玉米在扶貧、增加農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早在2018年,萬全當地依托鮮食玉米產業強大的資源、市場、品牌優勢,吸納貧困群眾參與鮮食玉米產業發展,探索了貧困群眾簽訂訂單優先、貧困勞力產業務工優先、扶貧信貸資金安全優先等五種產業扶貧模式,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程度低的問題,確保了貧困戶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通過大力發展鮮食玉米產業,萬全區帶動5個鄉鎮,3.2萬農民受益,其中貧困戶1513戶、貧困人口3843人人實現穩定脫貧,帶動農民增加收入1.2億元。
五常大米是品牌知名度高的代表。如今,提起優質大米,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五常大米,這幾乎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西湖龍井也早就成為西湖綠茶,甚至是“中國茶”的一張文化名牌。像這樣文化底蘊身后的品牌入選本次《計劃》,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
蘭州百合可以作為“具有獨特品質”的代表,它是中國唯一的食用甜百合,也是少有的可以生食的百合品種。
總而言之,能夠入選此次《計劃》的農業品牌,都是各地最為重要的農產品品牌,因此《計劃》發布后,引起了各地方相關從業者和消費者的極大重視,品牌所在地的人們更是歡欣鼓舞,地方媒體紛紛進行了報道。以江蘇省為例,《計劃》發布之后,江蘇省農業農村廳農業品牌工作領導小組馬上召開會議,傳達了農業農村部印發的《計劃》精神,并宣布開始啟動“江蘇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計劃》的發布除了有助于各地農業品牌的建設之外,也有利于各行業以精品品牌為引領,助推行業品牌整體向上突破。以食用菌行業為例,此次有吉林長白山黑木耳、湖北隨州香菇、河北平泉香菇、黑龍江東寧黑木耳4個食用菌品牌被納入到《計劃》中。其中,黑龍江東寧市直接從事黑木耳生產的農戶有2.2萬人,占全市農民總數的22%,黑木耳已成為東寧市農村富民支柱產業。2021年東寧市黑木耳種植規模9億袋,產量4.15萬噸,產值33.2億元。2022年預計全市黑木耳種植規模9.5億袋。
湖北隨州有 “中國香菇之鄉”等稱號,擁有各類香菇企業350余家,大中型交易市場5個,除了惠及當地居民外,還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綜合產值超過200億元,出口創匯近40億元。河北平泉香菇產業,更是為當地農民撐起了“致富傘”,從剛開始的24戶發展到3.5萬戶。平泉市全力加快食用菌轉型升級,先后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所等機構,該市的種植基地逐漸形成園區化、規?;?、標準化生產。
四個食用菌品牌被納入名錄后,很快就引起了同行們的關注和熱議,相關行業媒體第一時間報道了相關消息。記者也采訪了一些食用菌行業的從業人員,大家紛紛表示,對于行業同仁入選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這件事都有關注,以后將以這些品牌為榜樣,做好自己的品牌,擦亮行業的招牌。